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496号提案的答复(关于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提案)
金云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提案”收悉,经与省科技厅、省财政厅、人行南京分行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发挥江苏科技创新基础雄厚、金融资源集聚的优势,加大金融支持创新力度,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持续发挥融资担保行业作用,多措并举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提供金融支持,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加大科技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我省加快建立科技金融政策体系,打造科技信贷政策产品,积极开展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工作,大力引导金融资源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发展。一是完善政策环境。今年5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优化科创金融供给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意见》(苏政办规〔2023〕7号),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升级为导向,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创新产品和服务、优化生态环境等,构建了具有江苏特色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二是打造政策产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风险共担”的原则,成功打造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苏科贷”科技信贷品牌。2021年进一步对“苏科贷”产品进行优化,明确单户企业最高贷款额度可达3000万元,精简审批流程,提高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效率。截至今年3月末,“苏科贷”在库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已超过2.3万家,累计引导合作银行向7900多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放低息信用贷款783亿元,有效缓解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三是健全风险补偿机制。设立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对“小微贷”“苏科贷”“人才贷”等一系列政银担合作信贷产品,由基金提供最高80%的贷款风险补偿,引导金融机构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重点发展信用贷、首贷。2022年,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支持合作银行为全省3.7万家市场主体新发放优惠贷款1434亿元。
二、推进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围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融资需求,联合省有关部门积极开展科技和金融资源精准对接服务,鼓励银行机构创新开发信贷产品,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便利度。一是强化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创新。推动“互联网+知识产权+金融”模式,指导辖区银行逐步扩大知识产权质押物范围,推动全国首单激光装备产业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全国首笔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质押融资、数字人民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落地江苏。2022年以来推动全省金融机构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超500亿元。南京银行创新产品“鑫知贷”,自主开发知识产权在线估值系统,累计发贷金额超百亿元。二是促进科技金融耦合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雷达作用”,综合利用水电气和创新能力等信息为科创企业精准画像,各地积极创新“我要贷款”“常信贷”“徐数贷”等数字化产品。推动江苏银行首创微信程序“人才服务百宝箱”,为科创企业提供科技政策线上查询、科技创新券一键申领、科技人才项目申报咨询等综合服务,不断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便利度。三是促进科技金融资源精准对接。省科技厅与江苏银保监局共同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银企融资对接专项行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梳理分类,引导银行深入高新区等企业集聚地,开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针对性融资服务,2022年累计对接科技型中小企业8.86万家,为6052家企业新增贷款374.13亿元。省科技厅联合人行南京分行创设精准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并与再贷款再贴现挂钩的“苏创融”产品,今年一季度,引导银行发放再贷款资金210.3亿元,支持企业5045家;联合省联社创设“科技人才创业贷”,重点支持科技人才创业筹备期及初创期企业,累计为220家企业发放贷款9.94亿元。
三、拓宽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建立多方协同机制,发挥综合金融优势,协力做好科创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培育等相关配套服务,支持科创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加快发展。一是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行动。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对纳入培育库的企业,根据其销售、成本、利润等因素,以省市联动的方式给予培育奖励,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22年底,省财政累计下达省级高企培育资金46亿元,推动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4.4万家。二是推动债券市场融资。指导金融机构协助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债,推动全国首单科创票据、高成长型ABCP、知识产权质押抗疫双创债券、绿色科技债权融资计划、绿色碳中和科技创新公司债等在江苏落地。鼓励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双创金融债,2017年以来,全省已累计发行双创金融债68亿元。三是实施企业上市培育专项行动。推动落实江苏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支持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工具开展多渠道融资,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指导沪深北交易所江苏基地、省股交中心常态化开展企业上市培训活动。2022年,全省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25家,位居全国第一。
四、持续发挥融资担保体系作用。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为抓手,通过大力发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引领和带动全行业发挥作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支持。一是完善担保体系。当前全省纳入名单制管理的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共79家,实现市县全覆盖,实收资本377.98亿元,平均注册资本4.78亿元。构建形成了“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省级再担保机构—市县融资担保机构”三级融资担保体系,建立前有补贴、后有补偿的财政奖补机制,支持融资担保业务扩面、增量、降费。二是提升担保能力。一方面,加强与国担基金对接合作,2022年我省与国担基金新增合作业务规模1988亿元,授信规模、合作规模、服务小微企业规模均居全国第一。另一方面,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降低费率、取消或弱化反担保要求,今年1-4月,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累计新增融资担保业务865亿元,其中小微和“三农”业务占比98.18%。三是推动尽职免责机制。我局联合省财政厅印发《江苏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业务尽职免责工作指引》(苏金监发〔2023〕4号),通过落实支持政策、强化正向激励、优化监管评价,推动建立健全“能担、愿担、敢担”工作机制,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大胆展业、扩面增量,专注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不断提升服务质效。
五、打造普惠金融“一网通”工程。我局牵头搭建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和省级企业征信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征信”手段打造普惠金融“一网通”工程,极大提高融资对接效率,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融资提供“一站式”、多元化服务。一方面,不断增强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政策服务功能。推动上线江苏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2.0,进一步提高系统稳定性、数据安全性和服务便捷性。推动平台与7家银行、60家农商行的信贷产品实现系统直连、线上审批放款,配合省财政厅完成“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专板”开发,上线基金所属“小微贷”等5个政策性金融产品,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提供优质在线金融服务。截至2022年末,平台注册企业数超116万户,上线金融产品2920个,入驻各类金融机构435家,全年累计帮助14.7万家企业获得授信8179.4亿元。另一方面,持续加强省级企业征信服务平台建设。协调推动重点数据源单位与省级企业征信服务平台开展数据共享对接,指导省联合征信公司开发推出“苏信码”“苏信分”“优企贷”“优企搜”等征信产品,更好发挥信用信息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功能。截至2022年末,共归集涉企信用数据3700余项、6.9亿条,累计帮助3.28万家企业获得融资2237.9亿元。
您的意见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着力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助力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发挥科技金融政策引导作用。以《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优化科创金融供给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的意见》(苏政办规〔2023〕7号)为指导,发挥科创金融政策引导作用,大力推进政银合作,扩大以“苏科贷”为重点的科技信贷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推动信贷资源向科创企业倾斜。积极开展各类银企对接活动,完善银企对接机制,提升政策传导效率,加快形成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是提高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能力。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信功能,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科技型企业信用增信机制。优化政府、银行机构、担保公司间的风险分担机制,推动“政银担”业务规范开展。加强科创融资担保业务的正向激励机制,引导融资担保机构保持合理担保费率,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加大对科技创新融资的担保支持力度。
三是不断提升普惠金融“一网通”工程效能。持续提升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服务功能,丰富金融产品、优化客户体验、加强政策支持,提高企业覆盖面和活跃度,提升银企对接效率,推动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继续推动省联合征信公司与重点数据源单位开展数据共享与对接,指导该公司加速企业征信产品市场化应用,努力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2023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