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以“融心聚力”联学共建为抓手
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党建与业务进一步深度融合,深化打造“融心聚力”党建工作品牌,近期华泰证券党委召开“融心聚力”联学共建现场交流会。公司党委领导、部分直属党组织书记、各直属党组织党务联系人、“融心聚力”联学共建具体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采取“3+N”的方式,即1份成绩单、1本案例集、1场分享会,加N项赋能资源清单,持续推动“融心聚力”联学共建深入开展。梳理“1份成绩单”,对“融心聚力”联学共建进行阶段性总结。汇编“1本案例集”,精选19篇基层党组织优秀案例,用范本样板推动基层党组织互学互鉴。举办“1场分享会”,邀请8家基层党组织围绕“四融四聚”分享特色做法、成果成效和经验启示,给予大家更多理念和实践上的创新启迪。发布“N项赋能资源清单”,征集总部部门、子公司面向分支一线的赋能资源,梳理形成涵盖形势策略分析、资本市场政策解读、证券业务讲解、投资者教育支持、党建资源协调、公益资源对接在内的30项“融心聚力”赋能资源清单,以全业务链体系协同持续为业务一线赋能。
“融心聚力”联学共建是华泰证券公司党委立足国有金融企业实际,着力打造的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实践载体,旨在通过与业务伙伴、党政机关、开发园区、街道社区等开展结对共建,实现合作共赢。
一是完善框架体系,明晰“融合”方向。“融心聚力”联学共建坚持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探索出以“三色”为底,以“四融四聚”为框架的特色内容体系。“三色”为底即坚持政治底色、金融特色、服务本色,“四融四聚”即引导基层党组织积极开展“融爱党之心,聚信仰之力”“融团结之心,聚发展之力”“融奋进之心,聚先锋之力”“融为民之心,聚公益之力”等四类主题活动。
二是强化赋能支持,做好“融合”保障。坚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融心聚力”联学共建。2022年4月正式启动,形成“追光者”党建文化品牌和“融心聚力”党建工作品牌的“文化+工作”双品牌体系。2023年4月,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确立“四融四聚”内容框架体系。2024年10月,开展“融心聚力”联学共建优秀案例征集展示。2024年12月,召开现场交流会,发布赋能资源清单。同时,公司党委每年划拨“融心聚力”专项活动经费,支持保障“融心聚力”联学共建活动顺利开展。
三是打造特色载体,深化“融合”效果。把“融心聚力”打造成强化理论武装的实践载体,共建双方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共享思政课,交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心得体会,探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方法举措,既打开了理论视野,又提升了政治站位。把“融心聚力”打造成服务实体经济的实践载体,充分发挥公司全业务链资源优势,鼓励“内部联建、外部共建”一体推进,以“一个华泰”用心用情解决共建对象的痛点难点,以过硬的金融专业能力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把“融心聚力”打造成锻炼人才队伍的实践载体,共建双方以合作项目为载体,组织党员骨干成立“党员先锋组”,为党员发挥“打头阵、当先锋、做表率”的先锋模范作用提供机会、拓宽舞台,既推动项目落地,又锻炼人才队伍。把“融心聚力”打造成为民办实事的实践载体,共建双方把“为民办实事”作为践行党的宗旨、增强党性修养的课堂,把联学共建作为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重要通道,厚植向上向善的文化力量。自启动以来,公司各级党组织累计结对外部单位770余家,开展活动1600余场次,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177件次,成立党员先锋组115支,促成业务合作项目243个,涉及项目金额839亿元。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融心聚力”联学共建进一步拓展和提升了公司各级党组织的党建“朋友圈”、金融“服务圈”、业务“生态圈”,是一项可持续、可推广、符合华泰特点、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党建业务融合载体,成为华泰证券基层党建工作一张新的“对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