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退保”黑灰产风险提示
退保本是保险行业的正常现象,但近年来部分不法分子打着“全额退保”的幌子,通过伪造证据、恶意投诉等手段实施敲诈勒索,严重危害金融秩序。
【案例】
曾女士由于生意失败,想将自己投保多年的保单退掉。保险公司表示按照保单的现金价值做退保处理。后来曾女士经人介绍,认识了代理退保人员(以下简称“代理人员”)。该代理人员称可将曾女士的保单全额退保,但要按照退保金的50%收取费用,费用高达数万元。在代理人员的要求下,曾女士交了800元定金,并提供了身份证、保单和银行卡给对方。
曾女士表示是自己主动找的业务员,在了解清楚保障计划后,自愿投保。但代理人员在为曾女士编写投诉材料时,虚构了业务员误导曾女士投保的事实,并称只有这样才可以将保费全额退回。代理人员还教唆曾女士不要与保险公司理性沟通,而是通过撒泼、吵闹等方式“维权”。但最终由于证据不足退保失败。退保失败后,曾女士要求代理人员将800元定金退回却遭遇拒绝。
【何为“代理退保”】
一些个人或团体以牟利为目的,通过网络平台、短信等方式发布“可办理全额退保”信息,以怂恿、诱导等手段让消费者委托其代理“全额退保”事宜,并以此收取消费者高额手续费。
【“代理退保”的风险】
一是失去正常保险保障风险。为牟取利益,一些从事“代理退保”的个人或团体冒充监管部门或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进行虚假宣传,称消费者所购保险产品“存在欺诈行为,已有多名消费者投诉”或“继续持有保单将蒙受经济损失”等,挑唆、怂恿不明真相的消费者终止正常的保险合同,使消费者丧失风险保障。消费者未来再次投保时,由于年龄、健康状况的变化,可能将面临重新计算等待期、保费上涨甚至被拒保的风险。
二是资金受损或遭受诈骗风险。某些“代理退保”行为是以牟利为目的,退保前要求消费者支付高额手续费或缴纳定金,退保后诱导消费者“退旧投新”,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或其他公司保险产品以赚取佣金。部分组织还利用其所掌握的消费者银行卡及身份证复印件等,截留侵占消费者退保资金,甚至有不法团伙诱导消费者参与非法集资,一旦落入骗局,消费者资金损失难以挽回。
三是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一些从事“代理退保”的个人或团体打着“维权”幌子获取消费者信任,与消费者签订所谓的“代理维权服务协议”,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保单、银行卡、联系方式等涉及消费者隐私的敏感信息。除“代理退保”外,有的组织还从事信用卡套现、小额贷款业务,消费者个人信息资料存在较高的被泄露或被不法分子恶意使用的风险。有的组织甚至在消费者想终止“代理退保”协议时,采用极端手段骚扰消费者,迫使其再次投诉。
【风险提示】
一是充分考虑自身保险需求,谨慎办理退保。消费者退保后如想再次投保,由于投保年龄、健康状况等变化,可能会面临费率上涨、被拒保等风险。慎重对待所谓“退旧投新”“高收益”产品等宣传,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防止上当受骗。
二是注意保护个人重要信息。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妥善保管重要身份信息、敏感金融信息。不要将银行卡、身份证、保险合同等重要单证轻易转交他人,以免被非法使用,蒙受损失。如果受到不法侵害,应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保护自身权益。
三是通过正规渠道依法合理维权。消费者在购买金融机构产品或享受服务中发生纠纷的,可直接向金融机构投诉,或者向行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通过投诉、调解仍不能解决民事纠纷的,消费者可以根据合同约定,提请仲裁机构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来源:江苏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