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骗局风险提示

发布时间:2025-09-28 15:34
分享: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互联网+农业”深入实施的背景下,一些不法分子披着“新型农业”的外衣,通过搞“共享农业”、办“合作社”等手段,编造出种种吸引眼球的赚钱噱头,许以高额回报,引诱消费者投资。

【案例】

某合作社打着乡村振兴的旗号,以新建“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和“股权投资”等名义,承诺高额回报,在多地向农民集资。该合作社宣称,农民投资1万元,一个月“收益”就有525元,不仅如此,三年后合作社将上市,本金能由1万元翻5倍,达到5万元。此外,会员再发展下线能加快收益。“合作社说乡村振兴政策好,能赚钱,利用我们文化水平不高,把我们带去开会洗脑。”一名上当农民说,他向该合作社投资2万元,之后实现了一次“收益”,就再也无法提现,合作社也关门了。

【风险提示】

农业项目骗局已不仅仅是灵芝栽培、冬虫夏草、药材种植、芦荟种植、大蒜加工回收等普通幌子,还出现了不少新型农业骗局,主要包括:假借乡村振兴政策,借口种植、养殖、项目开发、合作社发展向农民筹钱;“空壳社”无实质性生产经营活动,却虚构“盈利”吸引农民认领股份、入股分红;假借商品销售、回购、转让等方式,引诱农民参与,实际上只是为了圈钱;利用“互联网+农业”概念,通过电商、手机App等形式集资,然后“跑路”。对于投资者来说,一定要深入了解投资项目的真实性,理性分析投资收益的可能性,必要时可以向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咨询。

(来源:湖南金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